本科毕业论文

 

 

20055月(第一届)

 

·姓名·

·论题·

1.        

李淑云

陶渊明与儒家思想

2.        

谢化安

寄寓心志说:〈洛神赋〉主题思想浅探

3.        

谢慧晶

从宋人注疏看《论语》里的小人形象

4.        

林国威

论温庭筠词之特色及其对词的发展之贡献

5.        

姚怡璇

浅论《世说新语》中人物的机智

6.        

刘秀美

浅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

7.        

徐逸芬

从陶渊明的诗篇探讨其思想与性格

8.        

洪伟健

论司马迁对悲剧英雄项羽所寄托的情感

9.        

梁芷

邦咯岛之祖籍福建惠安百奇郭氏回族渊源与风俗考述

10.     

叶俊杰

中华学堂:马新教育史的三个第一与孔教复兴运动的关系

11.     

张诗敏

君臣关系:以《史记》汉高祖时代为例

12.     

陈文松

论述马六甲峇峇娘惹得身份与文化认同

13.     

蔡慧沁

论《庄子》内七篇的寓言所寄托的哲理

 

20059月(第二届)

 

·姓名·

·论题·

14.     

邓晶心

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

15.     

林丽华

客家山歌研究

16.     

黄慧美

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形声字

17.     

郑咏怡

论简化字

18.     

刘雪珠

论潘雨桐小说中的离散书写

19.     

李伟伦

论中国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20.     

杜美珊

华文教育与社区互动:以麻坡中化中学为个案研究(1884-1946)

21.     

潘美恩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特质

22.     

林修蔓

从《说文·女部》字看中华女性地位的演变

23.     

吴彬彬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从《女诫》及《女论语》略探汉唐淑女贤父的形象

24.     

蔡淑珊

《诗经》恋歌与客家山歌比较

25.     

许洁萍

《聊斋志异》中「梦」的探析

26.     

林美慧

将复古道 非我而谁:元前李白诗的儒家诗教接受史研究

27.     

李慧芳

论析隋前五部正史中的隐逸人物

28.     

林月相

战前坤成女校研究

29.     

李彦鸣

论黎紫书小说中的宗教意蕴

 

20065月(第三届)

 

·姓名·

·论题·

30.     

论《诗经》婚恋诗

31.     

陈苑匀

《诗经》音乐与西方音乐之比较

32.     

黄书伶

《诗经·国风》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情感面面观

33.     

李芸佩

论李商隐《无题》诗──悲美境界

34.     

章丽芳

比较李贺、李商隐诗之月亮意象

35.     

郑靖嬚

《聊斋志异》中男性的婚姻观

36.     

陈立凯

女性在远古社会的地位──以女娲为主看女性地位

37.     

李玮淞

魔幻的光芒──《西游记》与《哈利波特》的人物与时空

38.     

蔡梅圆

创世英雄──鲧禹神话研究

39.     

张心怡

爱与哀的国度──白先勇《孽子》中的浪漫主义倾向

40.     

张紫玲

同志文学中的爱情悲歌

41.     

陈成钰

激流中的一把声音:巴金与《激流三部曲》

42.     

官妙伦

徐志摩生平及作品研究

43.     

宋汶栗

徐志摩的诗界

44.     

郭素

冰心「爱」的人生

45.     

范美晶

陶渊明隐逸期间饮酒作品研究

46.     

阮籍嵇康的形象与人格魅力

47.     

谢佩玲

论《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的人物性格

48.     

洪洁滢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司马迁与其笔下之游侠

49.     

詹开凌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生命情怀

50.     

周小薇

浅谈《史记》中的悲剧人物

51.     

蔡淑莹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论陶渊明的气节

52.     

许莲叶

陶渊明诗文中的隐居心态

53.     

陈宝慧

论阮籍《咏怀诗》中的神仙思想

54.     

谢佩瑶

探唐诗学之建构──以唐人期待视野下的「言志」与「缘情」为参照

55.     

许志光

白居易咏茶诗研究

56.     

林佩贝

杜牧诗风及其诗里的植物意象

57.     

王柔洁

孔子诗教──以邢昺、朱熹及杨伯峻注释为研究中心

58.     

陈吟芳

唐悼亡诗研究──以元稹与李商隐作为探讨中心

59.     

邓淑婷

唐诗组研究──以陈子昂〈感遇〉、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为探讨中心

60.     

何俊毅

胡适的科学精神

61.     

蔡丽婷

官方与民方的分歧:大马独立前后华文教育的问题

62.     

姿

市镇与新村的教育比较:以淡边中华公学与淡边新村华小为个案研究(1988-2005

63.     

张月娟

林连玉:教总主席与华文教育(1953-1961

64.     

邬子祥

性格与命运:汉初三杰的比较

65.     

林奕芳

创始至改制:槟城锺灵中学之研究(1917-1956

66.     

刘俐伶

马来西亚福州人婚俗演变之研究

67.     

陈志忠

《淮南子》道论研究

68.     

梁筱婷

探讨孟荀的人性论与政治观点

69.     

黄诗杰

王夫之诗学范畴与哲学观及自觉意识的关系

70.     

伍淑薇

马来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特色──以拿督公与仙四师爷为例

71.     

杜丽玲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之争

72.     

林惠訇

陶渊明人生与思想之探微

73.     

庄美莉

论苏轼在黄州的思想与创作

74.     

苏志佩

永州:论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思想

75.     

陈美妮

论刘邦的帝王形象

76.     

邓惠心

论杜甫的忧患意识

77.     

黄嘉瑜

李斯探讨

78.     

洪凤蕾

《红楼梦》人物研究──下层人物中具有反叛精神的一群

79.     

梁慧芳

论李永平小说创作的三个时期

80.     

骆世俊

论商晚筠小说中的场景与意象

81.     

卢巧慧

初探锺怡雯散文的感官书写

82.     

陈思思

《西游记》──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83.     

温彩燕

析《三国演义》戏剧化的战争描写

84.     

梁燕菁

浅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85.     

黄荣达

中国文字的演变及其规律

86.     

潘燕珊

现代汉字字形研究

87.     

陈家煜

古玺与文字研究

88.     

邓高华

论孔子的人伦道德观

89.     

林惠琴

马来西亚华人家庭教育研究

90.     

洪思洁

论李清照词的思妇形象及其对词的发展之贡献

91.     

李傲程

曹植诗风衍变所带出的思想情感特征

92.     

张雅莉

词里所反映的周邦彦

93.     

叶佩诗

论苏轼的悼亡词

94.     

杨溢嫣

曹植的境遇与其诗歌成就

95.     

王蓝诗

潘雨桐与小黑的小说书写比较

 

20069月(第四届)

 

·姓名·

·论题·

96.     

林碧秋

论马华微型小说:朵拉与黎紫书的个案

97.     

曾自立

《红楼梦》宴会的深层解读

98.     

吴赛真

论异体字

99.     

周婉晶

论孔子的政治观

100. 

邱慧雯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研究

101. 

孙诗莹

唐宋人论陶渊明之研究

102. 

罗燕婷

老庄无为思想的比较

103. 

梁嫣珆

论《庄子》内七篇的人生观

104. 

刘巧冰

从《史记·游侠列传》探讨汉代的政治与下层社会面貌

105. 

徐雅丽

论《史记》中秦始皇及其功过

106. 

张玮洛

改制至发展:陈顺福校长对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进行的改革之研究(1970-2006

107. 

黄诗蕊

马来西亚客家婚礼习俗变迁之研究──以沙巴古达及霹雳怡保客家人为考察对象

108. 

卓莉花

马来西亚客家丧葬习俗变迁之研究──以沙巴斗湖及吉隆坡客家人为考察对象

109. 

林晓蕾

时序与风格:《中国文学史》中的唐诗分期研究

110. 

梁慧思

从宋人及清人注疏看孔子的教学与效果

111. 

林丽盈

红楼中的浪漫诗魂──自林黛玉诗论其悲剧形象

112. 

林爱钰

谈《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金钗之一妙玉的整体形象解析

113. 

林明霓

从《后汉书·列女传》论汉代女性规范

114. 

詹晓慧

至圣先师──孔子的教与学

115. 

吴姿蓉

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论李清照的一生

116. 

赖晓玲

从王维的诗看其一生

117. 

廖咏兴

煮字疗病──论邱妙津以小说自我治疗其同性情结之过程

118. 

郑伟豪

《山海经》里的半人兽研究──探讨人与兽关系的演变

119. 

林秀玲

老舍与其作品之艺术特色探讨

120. 

温淑欣

论辛弃疾农村词之特色

121. 

陈显杨

论欧阳修〈西湖十咏〉对词境的拓宽

122. 

沈思婷

马来西亚话语词汇研究

123. 

梁钰环

跨越文学与影像──谈朱天文与侯孝贤之青春情怀

 

20074月(第五届)

 

·姓名·

·论题·

124. 

张郁婷

王家卫电影研究

125. 

黄秀珠

从丰子恺作品探讨其追求的「真、善、美」精神

126. 

黄盈月

论析与比较张爱玲与虹影之女性抒写

127. 

沈玲

南洋,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的想象、我的记忆──马华五、六、七字辈以降作家心目中的南洋想象与回忆

128. 

刘菽仪

从《山海经》中的叛神看中国儒家思想底下的叛逆意识

129. 

郭美姿

如何封禅?怎样写意──探索《生死界》,高行健的禅式写意剧

130. 

蔡燕琴

门神的流变史及象征意义

131. 

张小敏

「无材可去补苍天,柱入红尘若许年」──《红楼梦》石头的隐喻

132. 

刘眉虹

贾宝玉与林黛玉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之比较

133. 

林美晶

从元散曲看元代文人隐逸心态

134. 

张斯翔

论「兴」本义及其在《诗经》中的文学价值

135. 

丘喜婷

客家精神再现南洋──慈善老人萧畹香研究

136. 

李颖翎

唐太宗的突厥政策研究

137. 

杨惠芳

砂拉越石角客家社区之发展研究

138. 

曾国亮

人神之间:三山国王神性与客家人民性之研究

139. 

张冰心

《说文解字》里的重文

140. 

余俊豪

中华民族的姓名文化

141. 

罗修纯

雪隆潮州会馆七十至八十年代的文教活动

142. 

陈慧娴

庄子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危机之探析

143. 

杨佳佳

移民与发展:古晋潮州人之研究(1864-1964

144. 

刘婉燕

瓜拉德拉华文小学及瓜拉德拉淡米尔文小学之研究

145. 

符思洁

从格义窥探早期的中国佛教面貌

146. 

胡佩琪

论《庄子》天与人的概念

147. 

林润筠

《史记》与《汉书》中的司马相如比较研究

148. 

戴宇靖

论苏轼诗、书、画理论的演进

149. 

郑向真

从人物性别倒置比较《红楼梦》与《水浒传》的美学建构

150. 

杨世婷

论《红楼梦》的服饰艺术

151. 

马汉春

李商隐无题诗:情感与寄托

152. 

洪欣坚

流动的图腾──从动植物文化符号解读中华民族性格

153. 

何美婷

曹丕与曹植在文学理论上的观点异同与创见

154. 

张文兴

功名只向马上取:初唐及盛唐边塞诗研究

155. 

郭淑娟

白居易讽喻诗研究:以《新乐府》与《秦中呤》为考察中心

156. 

施瑞婷

江州司马青衫湿:试从《琵琶行》分析白居易谪居江州的心态

157. 

邱金志

盛中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研究──探讨其主导风格的嬗变及原因

158. 

黄筱絲

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兽性、人性与仙性

159. 

赖薇平

论梁放作品中的砂朥越土著书写

160. 

黄伊婷

论阮籍、嵇康之异同

161. 

张丽凤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实与虚的对比

162. 

蔡明芬

《庄子》的生死观与现代生死学

163. 

黄雪莉

论老庄的生命观与修养观对魏晋文人的影响

164. 

蔡宝燕

论《论语》中的孔门弟子

165. 

蔡松辉

尊孔学校:马来西亚战前华文教育个案研究(1909?1941

166. 

陈永敏

论汉学的简化

167. 

薛钦晔

孔子与其弟子──颜回及子路研究

168. 

温清福

论客家人在柔佛新山势力的扩张

169. 

张淑云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170. 

林彩云

《九歌》的神话意蕴

171. 

戴翠蓉

元杂剧《汉宫秋》与《梧桐雨》的悲剧意识

172. 

邱秀秋

论曹植的政治思想

173. 

陈静倪

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处世态度

174. 

邱玉春

司马迁笔下《循吏列传》与《酷吏列传》的人物形象

175. 

李礼合

论颜之推著述《颜氏家训》之动机

176. 

周淑霞

阮籍《咏怀诗》研究

177. 

詹秀琴

从陶渊明诗文用语的特色来说明其文学作品中的自然风格

178. 

萧维冲

还原历史面貌──解析三国时代「忠」信念

179. 

陈丽春

阮籍与嵇康的内心世界──悲苦之情

180. 

陈淑慧

由唐玄宗个人行为看「开元之治」由盛转衰之因

181. 

锺颖杰

论东汉党人的思想性格及命运

182. 

倪志威

柳永思想研究以及他对词的贡献

183. 

吴芙霖

论李清照词之前期创作

184. 

孙明湘

从林语堂的散文窥探其「幽默」的抒写格调

185. 

谭苑婷

老灵魂记忆中的焦虑──朱天心小说研究

186. 

陈淑蓓

晚明袁宏道研究

187. 

白诗韵

会动的画,画中有话──官崎骏电影研究

188. 

彭晓桃

由才华与性格论刘邦与项羽的成败

189. 

邹迎湘

论建安文人刘桢

190. 

刘淑招

《世说新语》中的支遁形象探讨

191. 

林慧萍

南马文艺研究及其儿童之文学创作探讨

 

20079月(第六届)

 

·姓名·

·论题·

192. 

杨慧琪

《诗经》战争徭役诗之悲剧精神

193. 

黄瑞茹

张岱散文与其修辞研究

194. 

温舜惠

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以《黄帝内经》及食物为例

195. 

罗玉梅

论潘雨桐小说和社会问题书写

196. 

秦涵灵

探讨太平宰相晏殊惜往日之情

197. 

范其煌

处世与治国──诸葛亮儒法思想研究

198. 

李容纬

雪兰莪暨吉隆坡茶阳(大埔)社团组织之成立于发展──以茶阳公馆及回春馆为个案研究(1878-2002

199. 

吴美仪

吉隆坡威镇宫观音寺之研究(1898-2007

200. 

沈树莲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201. 

黄凛风

探马来西亚福州饮食──以诗巫和实兆远为考察地域

202. 

黄若珊

从《封神演义》中看狐妖妲己与儒家规范下的女性之差异

203. 

廖雯秀

蔡琰作品的生命叙述──女性文化蕴涵

204. 

许统麒

马来西亚中文系研究

205. 

陈晓莹

杨雄《剧秦美新》写作意图之辨析

206. 

杨雯芳

论欧阳修在夷陵和滁州时期的山水散文创作

207. 

梁欣宁

由贾谊的政论文探讨其政治思想

208. 

叶燕雯

论阮籍苦闷的一生

209. 

陈凯琴

杜牧咏史诗研究

210. 

冯丽芸

李白与女人

211. 

蔡彦柔

从方文山的歌词探讨流行歌词的艺术特色

212. 

丘丽敏

《郭店楚墓竹简·六德》的人伦与道德探析──兼论其对孔学的称扬

213. 

吴高全

现代汉语动词研究

214. 

颜心怡

《河上公章句》的养生思想

215. 

林季京

比较《大雅》史诗与《荷马史诗》的叙事特征

216. 

郑铂意

电影与文学对话──以张艺谋电影作品为例

217. 

萧雯韵

从《飞毡》看西西小说里的戏仿手法

 

20084月(第七届)

 

·姓名·

·论题·

218. 

李富安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219. 

杨振光

马来西亚客家饮食文化研究──以擂茶为研究个案

220. 

李诗嘉

伯圆──佛教僧人研究

221. 

李宣春

论张贵兴《群象》与《猴杯》中的魔幻现实书写

222. 

林洁珊

消失、死亡的渴望与恐惧──论袁哲生短篇小说之时空命题

223. 

林汉祥

改制与发展:锺灵独立中学之研究(1962-2004

224. 

林如隆

意识与无意识连袂构筑的智慧形象──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为中心的研究

225. 

冯宇

曾巩与王安石交谊之考辨

226. 

许菽玲

严歌苓移民小说《扶桑》之边缘人探讨──从社会结构和移民心理剖析边缘人生存状态

227. 

江岩霞

红色视觉盛宴──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228. 

刘玉玲

论《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

229. 

张晓灵

刘家洙对砂拉越福州人的贡献

230. 

马凌香

从《论语》探讨儒家之家庭伦理观

231. 

陈洁莹

从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探其「固穷守志」的品格

232. 

陈秀云

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女性书写

233. 

锺慧晶

金庸小说扭曲人性的书写

234. 

张沁华

论神州诗社的中国性现代主义

235. 

林诗婷

论倪匡科幻小说的人类议题与人性思考(以〈卫斯理系列〉为主)

236. 

黄鉫惠

从《单房须知》看道士炼丹时的修为提升

237. 

黄麒达

儒家思想在后现代社会的价值探讨

238. 

王国刚

《法句经》中的成圣之道

239. 

黄彩政

试论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作品的定位──以《三峡好人》为例

240. 

谭翠丽

士拉央峇鲁忠义庙研究

241. 

陈惠任

中国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经济发展

242. 

张依佩

华文教育与社区互动:以芙蓉中华中学为个案研究(1913-1961

243. 

杜月玲

从历史探讨广肇会馆与广东义山之关系

244. 

黄嘉慧

由李清照与朱淑真的作品论两词人之形象

245. 

黄锦德

正统论之中国古典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为中心考察

246. 

萧雁镁

精神分析学说与张爱玲小说──以〈白玫瑰与红玫瑰〉中人物心理刻画为例

247. 

谢志勇

论《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中的政治观

248. 

苏裕雯

《金瓶梅》中婚姻暴力的探析

249. 

陈静文

佛教会与社区互动:以静妙佛教协会为个案研究

250. 

陈慧琴

从文化、道德、社会三者之关系探析阮籍的自觉取向

251. 

张欣洁

汉代与宋代《列女传》研究:以《后汉书》与《宋史》为考察中心

252. 

林德成

黑暗探索者──试析黄锦树短篇小说里的原欲书写

253. 

赖昭宏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论孔子、屈原、司马迁之「怨」

254. 

吴慧杏

论义山悼亡诗之感觉呈现

255. 

黄葵凌

论〈九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256. 

吴佩珊

华人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以沙登新村为研究个案

257. 

黄得钦

规范汉字的评议

258. 

黄燕妮

「至情」的生死恋歌──《牡丹亭》的爱情研究

259. 

邝秋萍

周杰论歌曲之修辞研究

260. 

孙诗豪

探《儒林外史》中的儒林群丑图

261. 

杨思齐

现代汉字规范部件的归纳与析分

262. 

庄丝豪

超然与戚戚──苏轼密州情怀论略

263. 

赖玉芳

论现代主义文学

264. 

郭紫薇

论《莺莺传》中崔莺莺的恋爱观

265. 

黄力扬

论庄子的修养观

266. 

吴秀玲

论儒家之思想人格──君子

267. 

黎盈

南狮与北狮的比较

268. 

黄燕芬

走入唐传奇,窥探女性美──浅析唐传奇的女性形象

269. 

黄美怡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自治(1976)至今的硬体建筑设施的发展与趋向

270. 

刘明佳

马华小说中的马共书写

271. 

林佩诗

中唐咏古乐府诗之研究──以刘禹锡为讨论中心

272. 

锺馨慧

论《窗外》「爱」的意蕴──兼探琼瑶的心窗

273. 

黄敬渟

中文难学吗?──探讨大马非华裔学中文的难处

274. 

黄诗芊

愤世、避世、玩世──从散曲中三个主要精神看道家道教对元文人的思想渗透

275. 

郑钦予

探「言志」说诗的内在意涵──主体「情志」所凝炼之「意」

276. 

卢忠杰

论舞与诗的艺术互涉──以《踏歌》舞与刘禹锡《踏歌词》为例

277. 

林欣

唐乐府讽喻诗的承传与变格──以白居易《新乐府》为讨论中心

278. 

沈婉玲

现实与理想──浅谈阮籍与嵇康之政治理念

279. 

黄礼劲

从《史记·货殖列传》论司马迁的货殖概念、时代与为商经济思想

280. 

陈恺婷

南马福建戏曲之源流:以麻坡中兴闽剧团为个案研究

281. 

黄爱玲

从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看人生的心灵地图

282. 

柯怡妏

自文化角度探析《霍小玉传》、《西厢记》、《牡丹亭》的爱情与社会

283. 

陈清杰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284. 

王婷莹

马来西亚雪隆嘛嘛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转化──以雪隆地区为考察地域

285. 

关启匡

论《论语》中的子贡

286. 

林善

人、鬼、妖的关系放映社会现实──以《搜神记》为讨论中心

287. 

郑伊玲

砂拉越诗巫华人甲必丹之探讨

288. 

王淑琴

先秦的酒与祭祀

289. 

林利花

从《重阳立教十五论》探讨王重阳的宗教思想

290. 

何雯苓

论柳永的创作成就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291. 

锺凯洁

从《搜神记》中论神仙信仰巫师敬崇的关系

292. 

江学强

欲望的探渊──论《西游记》神与魔对欲望的追求

293. 

陈佩意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节日及饮食研究──以吉隆坡增江新村华人为例

294. 

夏威文

从《四书》看先秦儒家「和」的思想

295. 

张敏颖

论荀子礼法体系下的理论社会

296. 

梁嘉文

民间信仰之佛学会──以乐圣岭天后宫为研究个案

297. 

蔡晓佩

论潘雨桐小说集中的女性书写──以《静水大雪》和《野店》为主

298. 

许筱萍

砂拉越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研究

299. 

林月馨

「缘情说」诗学之美学理论

300. 

徐振佑

以《史记》为依据──探讨司马迁的政治观与其身世的关系

301. 

余仟仟

《诗经》祭祀诗中信仰文化精神

302. 

胡杏凤

论苏东坡词的情感抒写──以亲情、友情及个人观照为主

303. 

林恺欣

丰子恺「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以《缘缘堂续笔》为例

304. 

陈俊源

论《庄子》寓言及其艺术特色

305. 

徐贤凇

论「诗可以怨」之本义再探

306. 

陈晓雯

比较《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精神

307. 

陈威泛

金庸小说的「侠」、「情」世界

308. 

杨洁慧

浅析孟子性善论中的「人性」意涵

309. 

施瑞琴

从《论语》中论孔子的财富观

310. 

王珍丽

庄子的处世之道

311. 

杨伟绅

论苏轼在惠州、儋州的思想和创作

312. 

温逸敏

探马来西亚海南人与「KOPI」文化的建构

313. 

郭美玉

论魏晋隐逸文化意蕴

314. 

曾繁道

关羽忠义穿梭小说、民间崇拜与宗教之旅

 

20089月(第八届)

 

·姓名·

·论题·

315. 

张瑞香

跨越两个末世的悲郁文人:初探崔致远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316. 

余芳珊

杜甫分期归属之分析

317. 

林忠强

中国大陆「80后」作家研究──以张悦然为例

318. 

邓秀艳

论中法之酒文化

319. 

翁慧珊

霹雳和丰兴中中学的改制与发展

320. 

李碧玉

论刘基之文学与政治思想

321. 

许美仪

张天翼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322. 

骆晶雯

现代汉语成语研究

323. 

叶清秀

论孔子的仁学:内涵、实践与目的

324. 

陈文辉

老子理想世界的重构

325. 

张美

庄子逍遥论

326. 

刘叶琳

论姚拓作品中文学场景的表现模式

327. 

张玉珊

当我们「同」在一起──论马华同志小说特点

328. 

张贝聿

探讨《诗经》中的「创生」观念

329. 

林琪晶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悲喜剧精神

330. 

陈美菱

探讨秦观词在不同时期的特色

331. 

庄兴亮

两《唐书》与《通鉴》「永六事件」之研究

332. 

詹雁心

试论柳宗元贬谪前后之诗风

333. 

江玉声

北魏前期汉人心态研究──以拓跋桂至拓跋宏的时代为主

334. 

苏奕文

司马懿夺权之辨析

335. 

卢国延

恪恪决定性命──论韩信的一生

336. 

林晓齐

从三部传奇看唐妓的形象与命运

337. 

罗浩嘉

论唐传奇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

338. 

刘恩如

论李煜词之内容与特质

339. 

庄雪梨

论潘雨桐《河岸传说》小说集的环保书写

340. 

张瑜烟

黑暗之心的探索者──黎紫书作品中的黑暗元素与救赎

341. 

黎秀郿

论李煜词的情感转化与词风的表现手法

342. 

梁美苗

论温庭筠与韦庄词的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

343. 

陈燕桦

一个客家聚落的发展:从吡叻州双溪古月为个案研究

344. 

邱丽蓉

槟城鹤山极乐寺之研究

345. 

杨蕙萍

汉武帝统治下的社会研究

346. 

杨榆媺

马六甲孔教会研究

347. 

巫凤仙

袁杯与其散文诗歌研究

348. 

刘子乐

《桃花扇》李香君的戏曲形象及意义

349. 

岺金容

《西游记》中的数字与三教合一之意蕴

350. 

黄莉珊

哪吒形象的变迁

351. 

刘素美

浮出历史的地表──中国大陆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

352. 

刘莉美

现代汉语复句研究

353. 

陈兰梅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354. 

黄明嫒

《说文解字》的部首

355. 

刘利利

论孔子的孝道观

356. 

林玉明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新唐书》樊宗师研究

 

20094月(第九届)

 

·姓名·

·论题·

357. 

吉打双溪大年新民国民型中学及新民独立中学之研究

358. 

刘瑾瑜

马来(西)亚战后的华人助产士

359. 

孙小惠

华文教育与华人社区互动:以芙蓉振华中学为个案研究(1918-1968

360. 

沈心慈

从《论语》探讨孔子的教育观与教育理想

361. 

王尹宋

郭敬明的玄幻小说研究

362. 

卓春妃

后现代精神的化身──谈周星驰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363. 

郑琪颖

生命·残废·爱情──论史铁生笔下的三个主题

364. 

李悦含

好莱坞类型电影──论灾难片的模式与产生原因

365. 

郑佩瑜

当代华语同志电影研究

366. 

林彩霞

樱花底下的绚烂景象──日本文化蕴育下的日本动画

367. 

陈恬芬

窥视恐怖底下的秘密──中国当代恐怖小说之探析

368. 

陈俐伶

从砂拉越诗巫福州人丧俗文化看中国传统丧俗文化的变迁

369. 

黄婉盈

探讨砂拉越的福州人的春节习俗

370. 

尤宝平

比较中国福建省与马来西亚槟城福建人的饮食文化

371. 

探讨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福州人的麻将文化

372. 

周圣洁

论晨砚小说的象征手法

373. 

李以诺

马来西亚基督教杂志──《文桥》研究

374. 

潘意雯

马来西亚基督教中文文字事工发展──黄子研究

375. 

李俊安

玄奘故事研究

376. 

何赞辉

探讨先秦儒家的圣王世界

377. 

谢淑怡

窥探简媜虚实交替的内心世界──论简媜的《梦游书》及《微量的森林》

378. 

叶姿汕

雅斯敏·阿末至独立电影精神与大马电影局的交叉点

379. 

侯思颖

从时间中逃逸──论朱天文《巫言》

380. 

朱诗佳

台湾网络诗的超文本书写

381. 

廖纪豪

试论林语堂杂文中的政治思想

382. 

周于龄

从性别角度谈《杨家将演义》

383. 

杜丽嫩

论苏童中篇小说里的婚姻伦理观

384. 

张晓甜

论彭懿的长篇幻想小说

385. 

诺花依莎

论马汉少儿文学作品中的教育理念

386. 

洪桂桂

从性别视角论冰心散文集《关于女人》和《关于男人》中的性别课题

387. 

周婷

唐诗与色彩(六):晚唐五代诗人的用色观

388. 

苏子岚

唐诗与色彩(四):中唐后期(上)诗人的用色观

389. 

詹雁方

唐诗与色彩(二):盛唐诗人的用色观

390. 

林伟彬

唐诗与色彩(五):中唐后期(下)诗人的用色观

391. 

陈凤鸣

唐诗与色彩(七):杂类中僧、嫒之用色观与定量分析

392. 

黄秋娴

唐诗与色彩(三):中唐前期诗人的用色观

393. 

杜振威

唐诗与色彩(一):初唐诗人的用色观

394. 

罗恺毅

从《国语》看士人的治国思想

395. 

梁文慧

《笑傲江湖》里东方不败的雌雄同体特质

396. 

邓翠娴

神造人还是人造神──灶神神话之研究

397. 

叶欣媚

在城市的地图集里追逐想象与考古──探讨《地图集:一个想象的城市的考古学》的创作形式

398. 

王凤娇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窥探

399. 

苏静娴

《聊斋志异》故事中的灵魂观之探析

400. 

黄婉芬

论西西《飞毡》中的轻逸书写

401. 

杨沛善

《西游记》中的时间观与空间观

402. 

曹沛莹

财神源流背景与民俗活动

403. 

林依霖

马来西亚华裔祖籍神研究──以高州冼太夫人为个案

404. 

许素环

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之研究(1919-2008

405. 

陈秋妤

沙巴州的华北人移民与其发展

406. 

曾慧金

柔佛居銮中华中学的过去与现在

407. 

黄永瑜

探讨佛教与基督教的丧礼仪式之异同

408. 

汤世杰

探讨断肠才女朱淑真诗词中的审美文化

409. 

汤金凤

成语运用的研究

410. 

张彩玲

现代汉语同义词研究

411. 

谢宝平

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无为

412. 

刘景仪

甲骨文字形研究

413. 

杨林宜

马华离散话语

414. 

许燕晴

北砂华文文学发展初探

415. 

邓巧琳

汉画中的女娲

416. 

梁建峰

鲁迅与古典文学──及其与章太炎的历史联系

417. 

黄忆晴

苏轼熙宁元丰时期亭台楼阁记

418. 

黄贝婷

苏辙两谪筠州的创作与思想研究

419. 

黄慈卿

张爱玲小说人生初探

420. 

谢圆圆

关汉卿旦本戏的女性形象研究,并从中侧看关汉卿的人生态度

421. 

林楗琛

先秦玉兵器的发展与功能

422. 

杨惠贤

清明上河图研究

423. 

卢佩玲

从古华《贞女》论中国贞节观

424. 

郑密芬

探讨《刺青》电影里的女同性恋话语

425. 

黄燕萍

《韩非子》的寓言与儒家思想之关系

426. 

杨亦璇

周星驰电影作品研究

427. 

赖明峰

梁智强电影作品研究

428. 

陈俗霖

论墨家积趣防御战之城守思想与实践

429. 

蔡宝铃

马来西亚华族婚俗的探讨兼与传统婚俗作比较

430. 

罗修盈

父权制度下的女性命运探讨──以张爱玲《金锁记》为例

431. 

王丽燕

论孔子教育思想中学思并重的内涵与意蕴

432. 

许鸣玲

汉族婚姻禁忌的探讨──以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福州人为例

433. 

黄韵宁

试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434. 

陈慧玲

槟城广福宫研究──早期创建历史及其宗教与社会功能(1800?1957

435. 

余彩玉

女校长办学:以坤成学校为例案研究(1962?1990

436. 

蔡玉湘

赵云研究:以《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为考察中心

437. 

吴慧如

三浦凌子《冰点》研究

438. 

锺艳冰

马新文坛基督教文字机构──《南锺报》研究

439. 

陈展仲

从《左传》的战争记述论先秦的天命思想

440. 

陈静屏

浅探《左传》里的「四夷」

441. 

张爱

李斯思想研究

442. 

林伟杰

论《荀子》思想社会的建构

443. 

邱于嘉

从古代祭祀探讨儒家思想

444. 

林坤桦

论荀子的人性观与其政治观──人性本恶、君本思想

445. 

温梓凯

「红红白白各自媒」──活脱:杨万里诗歌研究

446. 

徐玉玶

韩愈的教育思想

447. 

张彩年

论建安诗人曹丕的诗

448. 

谢语霜

论庄子哲学中的道

449. 

洪迎晶

现代汉语病句辨析

450. 

陈慧宁

论现代汉字偏旁

451. 

詹进仪

潘雨桐小说中的沙巴题材初探

452. 

廖穗芬

马华同志小说的同志心理研究

453. 

林佩芬

从《汉书·五行志》与《新辑搜神记》看西汉臣子谋乱与妃后专政

454. 

卓映薏

《搜神记》中龙与蛇的形象

455. 

谢贝如

从《霍小玉传》看唐代妇女婚姻观

456. 

黄愉珼

探讨《搜神记》里的鬼魂母题及其文学价值──人鬼婚恋故事

457. 

余欣锶

从《南柯太守传》及《枕中记》中的梦境来探讨仕人的人生追求以及当时的社会习俗

458. 

黄思霓

辛弃疾之爱国词篇

459. 

杨雅婷

现实与思想的落差──林语堂的教育思想研究

460. 

洪玲蔚

马来西亚客家人信仰研究──沙巴谭公信仰

461. 

许恺芯

魏源《海国图志》中的南洋印象

462. 

刘慧仪

庙宇与社区发展之研究­­──古晋三山国王庙为个案

463. 

丘钦瀚

三国谋士研究──鲁肅

464. 

张鹏华

陈祯祿对华文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

465. 

刘旭威

《史记》《汉书》比较研究

466. 

卢佩沁

曹植于黄初、太和时期表文写作之探析

467. 

郑淑纤

苏辙筠州时期的亭记创作与思想嬗变之研究

 

20099月(第十届)

 

·姓名·

·论题·

468. 

叶培鸿

增江新村私会党──以洪鹰党为研究个案

469. 

李枚纹

沈复《浮生六记》研究

470. 

方淑玲

辛弃疾咏花词的修辞探讨

471. 

陈显隆

论王维诗中「门」的意象

472. 

黄凤玲

村上春树小说中两个世界的建构及其意义

473. 

陈愐壮

《围城》与《半生缘》中女性观之比较

474. 

梁媚君

「风骨」研究

475. 

杨英权

《老子》与《庄子》之「道」与「无」之思想比较

476. 

沈润远

论《史记》列传中先秦人物的书写

477. 

锺佩佩

从《论语》看孔子的政治观

478. 

郑得鸿

竺摩与三慧讲堂研究

479. 

马铭骏

极乐寺:槟城汉传佛寺研究(1885?1938

480. 

曾可欣

柔佛古来谭公先圣庙研究

481. 

卜秀珍

马六甲客家会馆与关帝信仰之渊源

482. 

余金霞

柔佛昔加末华侨中学(昔华)的改制与发展

483. 

谭宝雪

陈徽崇与二十四节令鼓研究

484. 

锺汭恬

论温任平诗文中的中国性

485. 

庄美琪

论锺怡雯散文的浪漫风格

486. 

曾依敏

怡保极乐洞研究

487. 

王永康

中国相声与西方「站立的喜剧」(stand up comedy)的融合:黄子华的「栋笃笑」探讨

488. 

张家豪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之组织及其社会活动研究

489. 

李秀梅

柳宗元永州诗歌研究

490. 

许嘉惠

欧阳修晚年的创作与思想研究

491. 

庄爱琪

刘基晚年事迹与诗风嬗变研究

492. 

李国祥

邦风箋记

493. 

翁诗玫

从「不问政」走向「歧路」的心理历程──论胡适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徘徊

494. 

江淑媚

至情至性的浪漫主义者──探讨徐志摩情感及其浪漫主义之诗作

495. 

黎美玉

纷繁背后的纯真与探邃──论日本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人文关怀

496. 

吴慧仪

《霸王别姬》:论虞姬形象的转变

497. 

潘佩冰

亦文亦史的双重世界──论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

498. 

林晓文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日本恐怖电影《午夜凶铃》与其成功之因素

499. 

黄馨语

「同」与「不同」──论中文同志电影的精神特质

500. 

盘秀珍

论余光中情诗意复意诎

501. 

林爱玲

七六年版与零二年版《神雕英雄传》比较

502. 

朱润玲

林天英诗歌的自画像

503. 

陈秋蓉

从鲁迅、胡适和徐志摩的个案看五四时期知识份子的婚恋

504. 

黄鹏宁

砂拉越古早行业研究──诗巫理发业

505. 

陈元杰

孤独、春秋、自由──朱少麟《伤心咖啡店之歌》探讨

506. 

曾嘉琪

丰子恺散文研究──探索生活的价值

507. 

冯垲婷

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

508. 

黄金玲

现代汉语歇后语研究

509. 

黄伟琪

现代汉语谚语研究

510. 

颜爱珊

李煜词之「感性」与晏殊词之「理性」色彩探讨

511. 

锺荣献

论嶺南三大家词的特质及其对广东词坛的影响

512. 

王思萤

藤井树的网络小时之新论

513. 

朱诗敏

从女性主义看苏童《妻妾成群》中的女性书写

514. 

梁淑君

黎美容与图画故事研究

515. 

陈秋水

马来西亚儿童刊物《小星星》童诗研究

516. 

陈淑芬

论许友彬儿童小说创作

517. 

沈慧婷

论温庭筠之思妇词

518. 

吴琬穆

柳永词的女性抒写

519. 

卢振东

辛弃疾言情词探讨──以艳情词与闺情词为主

520. 

谭蕙莹

许慎《说文解字》说解研究

521. 

吴晓君

隶变研究

522. 

蒙彩云

现代汉字字形研究

523. 

林慧英

先秦墓葬之等级制度

524. 

廖伟凯

朱天文小说创作意识研究

525. 

罗佳美

巴金小说《寒夜》研究

526. 

史珉瑄

孔门十哲研究

527. 

陈淑萍

论先秦天道人道观

528. 

锺吉祥

唐代青楼与文学

529. 

益利

论马华文学的本土性书写

530. 

陈丽惠

壩罗古庙与大伯公信仰研究

531. 

夏慧莹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之教育及初中华文课课程改革研究

532. 

刘勤

《诗经》中的饮食文化

533. 

赖美婷

韦应物对陶渊明诗艺术的接受与创新

534. 

吕文贝

探讨柳宗元与刘禹锡离言诗作与其贬谪心理

535. 

官丽敏

论杜甫诗中的悲剧意识

536. 

谭净薏

李商隐七绝七律中的神话意象──以结构主义为论述中心

537. 

李君华

论《水浒传》的「吃人」现象

538. 

黄守晨

从中国古典悲剧中探讨两性悲剧的差异

539. 

范咏乐

论《连城诀》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的融合

540. 

王丽玲

探讨琼瑶笔下女子的女性主义特征

541. 

吴岳燕

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叙事

542. 

陈淑荣

网络小说《明》的研究

543. 

温语嫣

三毛散文研究

544. 

蒋子茵

论《搜神记》中的妖兆

545. 

谭晶匀

论唐传奇中人情世态

546. 

唐传奇中男人与女异类相恋作品中所凸显男女不同的爱情观

547. 

黄仪慧

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与地位

548. 

林沛珊

《搜神记》中的女性形象

549. 

叶佩君

论李清照《漱玉词》中闺请词的意象雕塑

550. 

李淑翠

唐传奇中妓女与娼妓文化初探

551. 

张伟隆

曹操政治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552. 

叶晓萍

嬴政功绩之探讨

553. 

曾军仪

探讨孟子的性善论

554. 

陈淑芬

论阮籍与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

555. 

苏芳钰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书写

 

20104月(第十一届)

 

·姓名·

·论题·

556. 

林慧欣

无法言说的苦痛──《野草》解读

557. 

陈凯伦

史家对「安史之乱」的历史评价研究

558. 

谢婉沁

论年红对马来小说翻译之贡献

559. 

黄振荣

玄奘及其唯识思想研究

560. 

陈胜耀

现代汉语复句研究

561. 

江明泽

吉隆坡仙四师爷宫与吉隆坡华人方言群的互动(1864-1901

562. 

林容妃

砂劳越诗巫福州人的宗教信仰研究──以天主教为个案探讨

563. 

黄秀琴

论年红儿童寓言之研究

564. 

李佩容

《金瓶梅》与明代房中文化研究

565. 

陈诗慧

论砂劳越诗巫福州人得黄金文化

566. 

王力

从内政的治理与军事的谋划──论孙武的兵法

567. 

陈佩仪

是张派传人吗?──论李天葆的小说创作

568. 

廖家汉

朱熹「理气论」之探讨

569. 

刘立芳

姚拓话剧中的中国文化情结──以《憩园》与《还阳》为例

570. 

郭义芝

古来才命两相妨──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感伤情调

571. 

刘慧君

论藤井树作品中诗、词与流行歌词之运作

572. 

林恩慈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审美情趣

573. 

伍月盈

女性在男性眼中的再现:潘雨桐与A.SAMAD SAID女性书写之比较

574. 

陈思伶

儿童文学危机意识创作之价值与意义──许有彬作品为例

575. 

尹镁姗

以《知食分子》探讨林金城笔下的人、情、味

576. 

冯爱文

从董启章《双身》与《安卓珍妮》中谈女性位置

577. 

卢爱嘉

《望乡》的背后

578. 

张美燕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刊物《榴莲公主》之发展和其教育意义

579. 

王晓盈

论《聊斋志异》中女性人物的情欲观

580. 

李婌菁

论陈染《私人生活》中的男权社会与女性

581. 

吴佳琳

马来西亚儿童刊物个案研究:《小班长》对小学生的课外教育功能

582. 

张国辉

论《庄子》之「自然哲学」中的「人生观念形态」

583. 

李伟见

文学中的都市颓废──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感觉派」

584. 

黄文谊

中华精神 龙翔四海──李小龙电影研究

585. 

符嬑吉

女性书写中的自恋/镜像、孤独、悲哀──以郝誉翔的《洗》为分析对象

586. 

谢玖珽

论倪匡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中的科幻生态及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

587. 

林玉琴

冰谷作品之人文关怀书写

588. 

林美仪

论李昂小说中之男性形象书写

589. 

王佩怡

现代汉语常用字构形分析

590. 

丘爱雯

老舍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研究

591. 

叶以萱

都市梦语者──香港女作家西西研究

592. 

史康振

论早期丁玲笔下的少女意识──以梦珂、莎菲和阿毛为例

593. 

陈闻天

陈寅恪论学的三个面向

594. 

陈沛文

胡适思想批判「两阶段说」重构

595. 

翁慈湘

「以自然之为美」──论李贽德音乐美学思想

596. 

庄惠敏

马来西亚中等佛教教育发展研究──以菩提国民型中学为研究个案

597. 

梁日劲

当代华语作家的艺术先锋──论高行健的文学创作

598. 

许佩文

沙登区华小课外活动与传统文化之关系

599. 

陈明敏

四城记──台湾作家施叔青的创作历程

600. 

林俐僡

论商晚筠的感性散文

601. 

刘嘉欣

从明末清初的男色风气看蒲松龄对男风的批评

602. 

黄竖贤

二战后马来亚共产党武装斗争前的处境探讨

603. 

吴佩怡

歇后语运用的研究

604. 

陈美璇

大马华语的写作实践──商晚筠小说语言风格探析

605. 

林婉君

苹果、蛇与猫的意象──论黎紫书短篇小说的女体书写

606. 

龚伟健

情感的载体──试析苏轼的赠弟诗词

607. 

吴素怡

唐代科举制度进士科研究

608. 

罗湘婷

论黄锦树小说中的滑稽模仿

609. 

刘俊豪

论朱自清散文的修辞特色

610. 

陈美仙

心困女人情──论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611. 

陈嘉怡

浪漫满屋的恋情──韩国青春偶像剧研究

612. 

郑筱婷

丁云《赤道惊蛰》的魔幻现实世界

613. 

张瑞玲

《清明上河图》所见北宋东京经济探析

614. 

姚蕙萍

结构主义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615. 

简世聪

黄梨洲与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转变

616. 

张彩虹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

617. 

邹淑敏

唐君毅《人生的旅行》(童话)之人生观解读

618. 

马子意

黄遵宪的南洋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619. 

林奉儿

怪与不怪:辜鸿铭思想研究

620. 

郑亦惠

华人教育:对处罚学生问题研究

621. 

许碧珊

阮籍《咏怀》诗意象研究

622. 

梁浩彦

人体之美──马华同志小说的身体美学研究

623. 

陈淑君

马来西亚基督教华文文学概况──以女性作家书写为主

624. 

黎翠雯

试论音乐与魏晋文人之超越死亡

625. 

林静雯

中国佛教观音信仰与其形象研究

626. 

胡嘉玲

荀子修辞研究

627. 

陈秀月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其现代意义

628. 

李秋霖

刘会干的办报理念与实践:以《诗华日报》与《东方日报》为例

629. 

罗可嘉

论陆游词所反映的感情世界

630. 

骆欣怡

唐寅诗歌思想研究

631. 

许惠珊

论李贺的神话诗歌

632. 

石畔贤

试论秦观词中女性之形象与意义

633. 

傅丽芳

1990年代中马女性文学之比较

634. 

陈丽玲

潮州人与社区发展:以淡马鲁属潮州会馆为个案研究

635. 

刘芳萍

张晓卿的办报理念与实践:以《星洲日报》为例

636. 

温子如

士乃新村及其社区发展:以江夏堂、三山国王庙及士乃华小为个案研究

637. 

黄俊庆

李白流放夜郎时期的思想心态研究

638. 

陈伟伦

辜鸿铭与其尊王思想研究

639. 

温奕伦

王维与儒家思想初探

640. 

张怡佳

论常用字规范部件

641. 

李昱莹

论黄家定对华人文化的参与和对马华及华社的贡献

 

 

 

Last updated: 26 May 2011 by ICS © 2003 - 2024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Legal Statement | Terms of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