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出版场域





 

八月廿九日,黄昏时分灵市校区举办了「文学语言研究组」的乐学读书会。此读书会主持人为蔡婉贞,总评人是冰凌博士。按读书会的流程顺序,分享阅读心得的三位研究生,是黄晓薇、叶玉婷、刘正安;三位讲评人同学则是李小仪、黄燕萍、庄洁。听众大多是拉大学中华研究院研究生,此外也有数名马大中文系研究生。

 

的报告题目是当代马华儿童刊物的发展初探,她从各类马华童刊的结构、内容、行销手法,看出不乐观的「同质化」现象,并谈及其同质化的特点。讲评人小仪提出了一些疑问后,建议可从广告、设计、装帧三方面来谈童刊同质化现象。玉的题目是翻译和传播的中断──以大马译创会为例,她从传播学角度,探讨马华翻译界,其译著在传播上所遇上的问题。她也认为马华翻译界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文化交流」翻译观,而忽视读者口味。讲评人燕萍认为报告似乎只显示马华学界的单方面付出,并指出马来学界其实也有主动地进行相关的翻译工作,因此建议报告可多谈马来学界本身的观点。正安的题目是《蕉风》与文艺思潮的传播,他从《蕉风》的「马来亚化的现实主义」、「新诗再革命个人主义文学」、「现代主义」,这四种提倡或三个角度来看《蕉风》数十年来在马华文艺思潮的传播上所带来的影响与贡献。讲评人洁点出了正安报告的优缺点之,还补充了许多关于《蕉风》的背景知识:她建议可多添加文学作品分析,好让报告能更丰富化,还认为应多加发挥报告亮点,以免报告流于资料整理或文学史的阐释。

 

三份报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有相通之处。廖博士做总评时,道破了这点──弄清楚童刊、译创会、《蕉风》背后的组织性质,才能了解其出版旨趣。童刊多属私人、商业、营利组织出版,故其出版旨趣是以商业为主,文化事业为次;译创会是非营利的,所出版的译作自然是为了文化交流;《蕉风》早期由姚拓(个人形式)所编辑,演变到后期由作为集团、群体形式的南方学院马华文学馆来接管,因此该掌握最新学术脉搏,研究其编辑旨趣之转变。

 

读书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顺利进行、完满结束。读书会休息期间及结束后,两次享用餐点时,师生学兄姐弟妹们皆开怀交流,谈笑风生,毫无拘谨,尤可见诚挚感情。(陈壮报导)

 

 




Last updated: 27 Sep 2011 by ICS © 2003 - 2024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Legal Statement | Terms of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