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韵文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韵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12-14日于广州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台湾、新加坡、澳门及马来西亚等地学者约120人参与盛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林良娥博士与潘筱蒨博士也很荣幸受邀赴会。
林良娥博士发表论文现场
林良娥博士在大会上发表了《马来西亚岩洞庙宇的旧体诗研究—以<霹雳洞八景诗集>为探讨对象》一文,林博士认为“岩洞庙宇诗”,意指以岩洞庙宇为题材,直接描写岩洞庙宇或借岩洞抒情达意的诗歌类型。马来西亚的岩洞庙宇保留了不少的字画与旧体诗词,其中以霹雳怡保的霹雳洞(Perak Cave Temple)最具人文气息,堪称是马来西亚最具中华文阿虎价值的佛教圣地,有“南岛敦煌”之美誉。现存于《霹雳洞八景诗集》中的各种题材的诗约有400多首,楹联50几副,这些文字记录了上个世纪文人与僧人对岩洞自然景观的赞叹,并寄寓了他们的宗教情怀与文化。这些诗既弥漫着浓郁的佛禅气息,又不乏庙堂色彩和文化意蕴,体现了马来西亚岩洞独有的休闲与审美文化。除了汇报论文,林老师也负责点评澳门大学邝健行教授的论文,邝教授论文题目为《李程日五色赋注译》。
潘筱蒨博士发表论文现场
潘筱蒨博士则发表了《<郊庙歌辞>中的天界想象与文学意蕴》一文,潘博士认为《郊庙歌辞》是古代的祭祀乐歌,当中有着禋祀时娱神的乐舞,除了娱神的内容,当中富含着对天界无暇的想象,天界包含“天庭”与广阔的“仙天”、“神天”。从《郊庙歌辞》文本记载,可知人们对于“天”的想象是蕴含神仙色彩的内蕴。而在祭祀文化中酝酿而来的“天界”想象,又赋予了“天界”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与儒道思想。从文艺学角度而言,这是人们对于无知“世界”的想像,而这想像是富含文学意涵。当中对天界时空的想象、天界神灵想象与神物的想象,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到不安与恐惧的慰藉。从此想象,可知中国古代人们祭祀文化中的抒情色彩,同时可窥探到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的文艺精神,乃是一种充满着浪漫色彩的文艺精神。
这次的研讨会收获丰富,从与国际学者进行交流与学习中,启发了大家在学术上的思考,也跟进了国际韵文研究上的最新动态。这让大家期待着下一届的韵文之旅。
(潘筱蒨报道)
林良娥博士(右三)、潘筱蒨博士(左三)会场与学者们的合影
全体与会者合影于广州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