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研究讲座系列之「海峡殖民档案:19世纪槟城五大姓闽商商业史的重构」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组于2018年10月31日,邀请黄裕端博士到校演讲,讲题为「海峡殖民档案:19世纪槟城五大姓闽商商业史的重构」。这场演讲由陈爱梅老师担任主持人,从下午2时开始,在P006课室进行。出席演讲的有从事槟城历史研究的中华研究院张晓威院长、杜忠全主任,其他院系之职员,以及30余个中华研究院的研究和本科生。

 

      黄博士为澳洲国立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马来西亚槟城研究院历史与古迹研究组主任,亦是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特约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着重于东南亚华人商业史,曾在《中国历史学前沿》、《闽商文化研究》、《亚洲文化》、《南方华裔研究》、《群岛》、《皇家亚洲学会马来西亚分会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出版著作则有《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一书。

 

      此场讲座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分享从海峡殖民档案中重构的槟城五大姓闽商商业史,其二则是介绍各类英殖民档案。在演讲中,黄博士表示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对于商业史的关注寥若晨星(图1)。该研究困难主要在于原始中文资料的缺乏,特别是商业家族或姓氏公司所保存的私人文件,大多都在战争中烧毁或丢失。为克服此难题黄博士梳理了大量英殖民档案,从中获取资料,再与第一手中文资料相互印证与辅助,勾划出真实历史进程。

 

图1:黄博士分享自己从海峡殖民档案中重构的槟城五大姓闽商商业史

 

      讲座中,黄博士表示槟城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英国人拓展东南亚海上贸易的第一站。故此,普遍上较多学者认为是英国人将槟城的贸易互联,并成为金融中心,但其实在槟城的崛起中,五大姓氏闽商商业家,都曾在这些商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五大姓氏闽商,分别有邱氏、杨氏、谢氏、林氏及陈氏。他们在19世纪的槟城华人社会中形成了最强大的经济力量。这五大姓氏闽商将槟城、缅甸、暹罗、西南海岸地区、马来半岛西部的苏门答腊、北岸和东岸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相互连接,将其生产、运输与贸易等制成一张网络。结合了各经济部门的网络,揭示了闽商商业精英所促成的市场经济结构,构成了以槟城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造就了五大公司的成立。

 

      此外,黄博士也指出,闽商的财富累积主要是依赖进出口的运输贸易与鸦片饷码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对此,黄博士举出了胡椒为例子,在档案中所记录了胡椒进口价为每60公斤价格介于2元至3元,但其转手运输到他地的价格可翻至3或4倍,而军火、米等利润则可以更高。另一个为闽商带来巨大利润的,便是鸦片饷码即对于鸦片的税收。尽管在19世纪初时,该利润占据比列不大,但其后因为锡矿与种植业的发展,而令鸦片饷码的承包变得抢手,其利润可高达200%至300%,为闽商带来巨大财富。闽商依赖着血缘关系、婚姻联盟及合伙扶持三个基础方式来巩固地位以及垄断市场。这些闽商以血缘关系建立“公司”,依赖家族成员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以自己的儿女与同籍贯或是不同籍贯的领袖家族联姻建立紧密的关系。同时,他们也通过资助帮会来延伸自己在槟城以外的势力和获取经济利润。

 

      除此之外,黄博士也现场列出了英殖民档案的类别。例如,要寻找槟城最早的华人记录,就应该查阅海峡殖民地工厂记录IOR,该档案中收入了官员们的来往公函、日记、调查报告及统计资料;欲查询19世纪华人商家与商号,则可翻查英国殖民公署Colonial Office:CO273;而商业指南The Singapore & Straits Directory则可得知所有商人公司名字,非仅限于华裔商家。由于档案类别众多,因此将不逐一列出。此外,尽管英殖民档案资料可弥补中文资料的缺失,但其也出现了闽商拼音混淆的问题。因为档案里记录的英译华裔名字,都是英殖民官员根据个别华人方言群发音,用罗马字拼写而成。故此,出现了混淆的情况,例如锡矿大亨郑景贵的英译名字在档案里就有7种拼法。

 

      虽然英殖民档案存有混淆问题,但却也能作为辅助,发现中文资料的不符之处。在中文世界中,普遍上铭刻是除了档案资料外,另一种最足征信的史料,但其实有时候铭刻并不能提供最准确与真实的资料。对此,黄博士举例了,位于峇都兰樟福建公冢谢增煜之墓。墓碑上显示谢增煜有3男2女共5位孩子,但其实他有3男3女共6位子女。那为什么有一位女儿的名字没写在谢增煜的墓碑上呢?其答案就在1921年6月15日的亦果西报中。这是因为谢增煜与长女谢白雪,曾为了争夺房子,打了一场官司,因此断绝了关系,所以她的名字才没有出现在墓碑上。根据此例,尽管英殖民档案有拼音混淆的纰漏,但还是非常有益于建构真实历史进程。其解决方法,便是如黄博士所言,将中英资料相互印证,而非只取其一。

 

图2:研究生向黄博士提问问题

 

      演讲结束后,张晓威院长也分享了他的槟城历史研究经验,主要以清政府的原始档案为主(例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案」、「外务部档案」等),英殖民档案为辅。学生们在问答环节中,也踊跃发问并参与讨论(图2)。本科生询问黄博士,阅读英殖民档案有无捷径?黄博士笑着回答:一步一脚印。研究生连慧盈提出,槟城有闽商的商业网路圈,那潮商是否也有类似的商业网络?黄博士对于连同学的问题,给与正面的鼓励,表示这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项目。过后,中华研究院张晓威院长赠送中心出版品予黄博士(图4)。演讲在下午四点结束。讲座结束后,亦有部分学生留下来请教黄博士档案使用问题(图3),而黄博士也一一为其解答。

 

图3:黄博士解答学生的提问

 

图4:张晓威院长代表中华研究中心赠送中心出版品予黄博士

 

(谢治婷报导)

Last updated: 18 Feb 2019 by ICS © 2003 - 2024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Legal Statement | Terms of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