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斌师领队参与"朱子之路"(一):武夷风光

 

 

缘起:去年我带了几位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中文系研究生出席由杨儒宾教授与张坤将教授领队,并由台湾与大陆朱子后裔联谊会主办的“第十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原本这个行程只是开放给海峡两岸研究生参加。由于十年前我曾告诉杨儒宾教授,我有意思带领拉曼大学研究儒家的研究生走这条学术之路,然而,由于参加条件所限,因缘不俱。去年突然收到杨儒宾教授的来函,说今年是他带师生走朱子之路第十年,也是当初他在朱子墓承诺带队最后的一年,并欢饮我带研究生参加。我突然惊觉过去曾经有一个走朱子之路的心愿。如今研究儒家思想的学生已经毕业,剩下几位非儒家专业的学生。但是,非常幸运的,这一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的师生特别获得主办单位允准前来学术交流。这也算是了却本人过去的一桩心愿。现结集学生记录这趟学术之旅的报道文稿,以飨读者及作纪念。(黄文斌启)

十年前,台湾清华大学的朱子学专家——杨儒宾教授在朱熹墓前许下誓言,承诺将以团长身份率领海峡两岸对朱熹思想有热忱的师生走十年的“朱子之路”,寻觅南宋儒学家朱熹的足迹。在纪念这位伟大的理学先贤的同时,也不忘弘扬朱子思想与文化,让参与的学员们能够更了解朱子乃至于宋代的理学思想。杨儒宾教授成功履行了他的承诺,透过“朱子之路”研习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朱子学继承人。随着2017年的到来,“朱子之路”研习营不知不觉也来到了第十届,而这也是杨教授最后一年以团长的身份带团。有鉴于机会难得,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斌老师与四位中文系学生抓紧机会,报名参与今年的“朱子之路”研习营。

2017717日,黄老师率领的马来西亚团抵达中国福建厦门的高铁站——厦门北站,与杨儒宾教授、张昆将教授以及台湾的学员们会合。黄老师与杨教授故旧相见欢,而研究生们双方初次见面,难免觉得生疏,但大家都期待着往后八日的共同相处与交流。在经过厦门北站的安检系统后,一行人在中国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代表——朱日忠先生的引导下,顺利乘上“和谐号”动车,往武夷山前进。

武夷山山明水秀,该地种植生产的岩茶——大红袍更是享誉国际。然而,更重要的是,武夷山是朱熹求学、成长到最后归隐的地方。公元1143年,朱熹的父亲朱松早逝,临终前托好友刘子羽代为照顾他的家人。隔年,朱熹与母亲等家人迁至武夷山五夫里居住,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至中年的时光。除了入仕后需前往他处就任外,朱熹人生中的大部分岁月都在武夷山居住、求学、办学,并且在这里创办了一所书院——“武夷精舍”。因此,“朱子之路”的第一步,在武夷山开始是最恰当不过了。

一行人到了武夷山景区的崇阳溪山庄,受到了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等人的欢迎。吃过丰盛的洗尘宴后,第十届“朱子之路”研习营的营员们聚集在酒店的会议厅内出席活动简报会,并且进行了自我介绍环节。顺着听来,才发现此次的营员多为大学讲师及研究生,以及中国闽北的朱子后裔们。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投身于朱子学研究,但大家均对朱子学有一定的兴趣,才来参与“朱子之路”研习营。能够在浓郁的学术环境下了解朱熹及朱子学,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拉曼大学师生与杨儒宾教授(“朱子之路”研习营领队)合影

718日早晨,“朱子之路”营员们在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举行了一场简单却肃穆的开营仪式。一行人站在武夷精舍的主厅外,面向孔子画像与朱子雕像,神情庄严。学员代表王清安同学从杨儒宾教授的手上接过“朱子之路”的队旗后,便向孔子画像与朱子雕像行三鞠躬礼,并恭读祝文,向两位儒家圣贤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接着,一些学员手里捧着各别装有桂圆(圆满自在)、红枣(早早高中)、红豆(鸿运高照)、莲子(苦心教学)、芹菜(业精于勤)、肉干(感谢师恩)、智慧笔及孝母饼的盘子走入主厅,并将盘子摆放在孔子画像与朱子雕像前的桌案上。众人行简单的祭祀礼后,再由学员代表陈慧贞同学在敬师礼上朗读自创的古文段落,向研习营的老师们致敬。最后,学员们集体朗读〈朱子家训〉,在诵读中体会箇中道。礼毕,众学员各获得一枝智慧笔及一筒孝母饼,寓意才德兼备,祝福学员们生性聪慧的同时,也告诫大家不忘孝顺长辈。

接着,众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武夷名胜——天游峰。众人踏上天游峰848级台阶,气喘如牛。然而当众人抵达峰顶、将武夷山最美的山水风光摄入眼帘时,都庆幸自己没有中途放弃下山。凉风习习,吹干了汗水,也吹走了疲惫。往远处眺望,大王峰与玉女峰遥遥相对;往低处看去,九曲溪水波光粼粼。站在峰顶,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味。众人在峰顶拍了张大合照,稍作歇息,并且参观了内设彭祖、武、夷雕像的天游阁后,便满足地往山下走去。

午餐后,众人前往另一个武夷名胜——九曲溪游览,并且有机会乘坐由撑筏人划动的竹筏,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历时一个小时多。九曲溪以它的“三弯九曲”而闻名,溪水折为九曲,因而得名。九曲溪的溪水清澈见底,幸运的话,还能见到小鱼在水中畅泳。竹竿一次次地划破了水面,惊扰了鱼儿,却也使众人得以将武夷众山的雄伟景色尽收眼底。坐在竹筏上,众人享受着小溪两旁的绝美风景;而清幽的环境,让大家仿佛身处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暂时忘却了俗世烦恼。不时传来的蝉鸣声,倒为这宁静的时光添加了一丝活力。九曲溪太美,美得让人忍不住向大自然膜拜顶礼,美得让文人们为它留下了一篇篇的旷世名作。朱熹便曾作《九曲棹歌》,歌颂九曲溪之美。“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便是九曲溪美景的最佳写照。

从竹筏上下来,众人步行到了仿宋古街。街道完全以宋代古景来打造,两旁建筑古色古香;踏入古街,仿佛置身古装剧片场。小贩们在店面内售卖小吃饮料,无奈时间紧凑,众人无法细细游览,便匆匆踏入了古街内的武夷山博物馆。该博物馆刚于今年6月完成翻新工程,重新对外开放;“朱子之路”的学员们真可谓是幸运儿。馆内展示品多为在武夷山考古出土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瓷器等。他们静静地躺在橱窗内,无声述说着武夷山的悠久历史。美中不足的是,参观时间太过短促,学员们只逗留了20分钟,便离开了博物馆,前往一所制茶公司——悟岩茗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参观。

众所周知,武夷山产的茶闻名海内外,因此主办单位特别为“朱子之路”的营员们准备了茶叶品茗环节,让大家尝尝武夷山的茶。甫踏入制茶公司,焙茶的香味萦绕鼻尖。众人被引至二楼的茶室,在负责人的解说下浅饮好茶。负责人一一为大家沏上不同的茶,计有武夷山人每日必喝的“肉桂”岩茶、岩茶与铁观音的结晶“岩观音”、武夷山名岩茶“大红袍”、近年的武夷山新兴红茶“金骏眉”,以及武夷山长年出口至西方国家的红茶“正山小种”。饮着清茶,众人的心境皆得到放松。

夜幕降临。学员们抵达武夷学院,听杨儒宾教授畅谈《朱子学与两岸文化认同》。杨教授向学员们展示在台湾发现的郑成功墨宝,里头均蕴藏着理学思想,进而带出古时朝廷官员与文人都抱持着儒学的文化认同。杨教授认为,严格来说,明朝政权至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降清后才算正式结束;而明朝文化,在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逝世后,依然在台湾持续了长达二十年。台湾强烈地抗拒着满清政权,主要是因为他们坚信“道统”观念,进而追求政治的正当性。中国有着追求言论自由、政治抗争的传统,与如今的民主意识十分相像;而这种意识,是从宋代理学出现之时始萌芽。由此可见,理学的核心价值,在台湾得到了保留。杨教授的见解,开阔了学们的视野,也对朱子学与台湾的文化认同有更深入的了解。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准备返回下榻的酒店,而老师们则需辛苦些,出席“朱子普及读本编写讨论会”。众人回到酒店,便连忙准备歇息了。隔天的行程相当紧凑,且更有意义,因为众学员将有机会去到福建建阳的黄坑与寒泉精舍,进行祭祀活动。(游欣瑜撰)

 

Last updated: 23 Mar 2018 by ICS © 2003 - 2024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Legal Statement | Terms of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