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拉曼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论文发表会,于2019年3月2日(星期六),假座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KB104教室隆重举行!共有9位研究生到场发表他们的学术成果,其中6位来自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2位来自拉曼大学中文系,及1位来自马来亚大学中文系。
此次论文发表会与“古典与现代的对话——华文文学国际论坛”一同举办,然主办单位决定不对研究生的论文主题进行设限。活动顾问廖冰凌副教授指出,这项决定是为了鼓励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们踊跃报名参加发表会,并在这个宝贵的学术平台,向与会者们报告他们的学术成果。是故,此次发表会所呈现的论文主题丰富,包括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等等。
与会者们全神贯注地聆听9位发表者的报告。
此次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分为三个场次举行,每场次共有三位同学进行发表。首先发表论文的同学,为拉曼大学中文系硕士生陈润隆,其报告题目为<从选择到超越:论苏轼贬谪惠州与海南的和陶历程>。透过研究,陈同学得出苏轼在贬谪时期所创作的和陶诗数量最多,且大部分和陶诗均能反映苏轼在贬谪时期的事迹、心境等等。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生林文心则发表<译写中国:论陈季同法文书写的中国想像>一文,文中探讨中国晚清旅法外交官陈季同使用法语翻译中国小说及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从陈季同的译作与文学作品中,均可发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异于中国传统的中国想像。另一方面,作为全场唯一一篇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领域有关的论文,拉曼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吴玮岷透过多次的田野调查,发掘了许多碑文、牌匾等一手资料,并以这些史料为基础,撰成<金石文字与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以二十世纪初瓜拉庇朥华社为探讨中心>,试图还原瓜拉庇朥华人社会中各籍贯群间的互动情况、华社领袖与英殖民政府的互动情况,以及同盟会在瓜拉庇朥成立前华社的政治思潮。其在田野调查工作上所付出的用心与努力,值得嘉许与学习。
本系硕士生陈润隆(左图)与吴玮岷(右图)正发表他们的学术成果。
第二场次的发表人,均来自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陈柏言的<从“友道”到“伦常”:男性史观点下的《聊斋》友情>,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叶生>、<石清虚>及<褚生>等文本为研究对象,带出蒲松龄笔下的男性友谊之体现。吴佳鸿的<远游、鉴照与反观——晚清小说中的域外之旅>,则分析了《醒世新编》、《月球殖民地小说》及《文明小史》等晚清小说在域外行旅叙述上的异同。这三部小说分别代表了“取西法以革新”、“域外再造新中国”与“重思旧传统”的思维,带出晚清时期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崇拜与警惕相间之矛盾。另一方面,林伟盛<从宏图到小景——北宋末山水画画体图式的转变及其意义>则以美术史的脉络,检视山水画从唐朝的“宏图”转变至北宋末期“小景”的发展情况。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生陈柏言(左图)与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周锦聪(右图)发表他们的学术论文。
在最后一个场次,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李学明发表了<1926年二部《性史》的淫书叙事与艳史新编>一文。此文以中国学者张竞生出版的《性史》为研究对象,并探讨这部收录了7个真实性史故事的《性史》是否为淫书的命题。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的周锦聪,则发表了<莫言的小说:本土性与世界性>,探讨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何将“本土性”与“世界性”这两个看似相反的元素,共同融入他的文学作品当中。最后,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李筱涵发表<归史于自然:从《博物志》论董启章小说的自然史观与香港寓言>,并认为董氏的《博物志》,上承“V城系列”,下启“自然史三部曲”,建构出了其对香港的自然史观书写。
论文发表环节结束后,大会特邀嘉宾刘正忠副教授以幽默诙谐却引人深思的评语,一一总结了每位发表者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发表者们在发表学术成果的同时,其实也在进行着潜在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对话,以及在共同的学术平台上,进行着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刘正忠副教授给予中肯的评语。
参与点评的老师们,亦包括廖冰凌副教授及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的康韵梅教授。
此届研究生论文发表会,以拉曼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会的顾问老师——陈中和助理教授的闭幕辞作为句点。陈老师感谢各位与会者与工作人员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并赞扬到场发表学术成果的研究生们表现优秀,希望各位再接再励。
论文发表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对于研究生们而言,这只是他们学术生涯的起点。兹勉励各位研究生在学术大道上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报道、摄影:游欣瑜)
|